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9日
病理学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王善伟老师发言
病理教研室 王善伟
引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学校2019年思想政治工作,3月27日下午,我校在未央校区护理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2019年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上,部分教师立足岗位,围绕课程育人、文化育人、资助育人做了交流发言,现将病理教研室王善伟老师的发言稿刊登校报,供大家学习。
在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老师除了传授专业课知识外,医学人文教育少有渗透,病理学作为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集中体现对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价值引领重点贯穿的课程,也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载体。我们要发挥专业优势,立足课程实际,挖掘提炼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程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医德医风、科学素养等要素,用创新性的视角让病理学课在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案撰写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将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学生正确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医德规范、科学精神引领有机结合。
如果以DNA链比喻成专业课程的理论和知识体系,那么嵌入的基因序列片段就是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所合成的酶蛋白就是课程思政元素内化的结果,“代谢催化”就是课程思政所带给学生的三观、情感、学习内动力和生活态度变化,而那些诱导因素、连接酶、调控因子就是:教学环境,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引导作用。
思政目标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不能以生硬的片段式插入,而是要让学生能自然接受,认为就是课程的一部分,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我们病理教研室以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为平台,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承担本科《病理学》、《病理解剖学》、《基础医学概论》、《形态综合实验》、《病理学PBL教学》等多门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张润岐、闫爱丽、褚薇薇、和新盈、王善伟、聂蕾、周伊、李晟、年申、王艳丽、梁奋莉。张润岐获2011年陕西省级教学名师,省师德先进个人。科研工作则是科学精神引领的内涵建设,我们以分子病理学重点课程建设为平台,2018年在研项目共8项,经费合计133万元,国家基金1项,省级2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达6篇)。教学方面有多项教学改革项目促进课程建设:王善伟新批课题《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病理学课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闫爱丽《临床卓越班进行教改PBL课题》的研讨,对已编撰的5个PBL教案进行了重点、反复的研讨及实施;周伊《病理学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已完成11个微课程制作,内容涵盖各大章节。我们梳理了课程思政点,在每个章节都有引导作用,如肿瘤章节,引入最美癌症女孩李娜的骨肉瘤,本身自带正能量。以那自强不息,缺失了一条腿,依然绽放青春最美炫丽的花,但是最终骨肉瘤带走了她年轻的生命,引起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以此为素材制作的微课荣获基础部课程思政微课比赛一等奖。病理学在各个方面融入思政内容,有案例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微课、实验课。
通过以上各教学环节的引入,将教学元素重新整合,即在原省级病理学精品课程内容中,逐步完善并细化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内容、PPT等环节中的思政内容,形成一套较为规范和统一的思政内容供病理学教师应用,推进病理学课堂中的PBL教学模式,将微课教学全面应用于病理学实验课。最终达到这一目标——价值模块整合,即知识模块重组、广度延伸、深度解读、德育内涵发掘。由一个“知识-思政”点,发展到多个“知识-思政”点,再由多个“知识-思政”点,形成一条“思政线”,最后由多条“思政线”,形成一个“思政面”,与病理学专业理论知识融为一体。
病理教研室 王善伟
引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学校2019年思想政治工作,3月27日下午,我校在未央校区护理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2019年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上,部分教师立足岗位,围绕课程育人、文化育人、资助育人做了交流发言,现将病理教研室王善伟老师的发言稿刊登校报,供大家学习。
在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老师除了传授专业课知识外,医学人文教育少有渗透,病理学作为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集中体现对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价值引领重点贯穿的课程,也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载体。我们要发挥专业优势,立足课程实际,挖掘提炼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程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医德医风、科学素养等要素,用创新性的视角让病理学课在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案撰写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将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学生正确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医德规范、科学精神引领有机结合。
如果以DNA链比喻成专业课程的理论和知识体系,那么嵌入的基因序列片段就是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所合成的酶蛋白就是课程思政元素内化的结果,“代谢催化”就是课程思政所带给学生的三观、情感、学习内动力和生活态度变化,而那些诱导因素、连接酶、调控因子就是:教学环境,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引导作用。
思政目标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不能以生硬的片段式插入,而是要让学生能自然接受,认为就是课程的一部分,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我们病理教研室以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为平台,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承担本科《病理学》、《病理解剖学》、《基础医学概论》、《形态综合实验》、《病理学PBL教学》等多门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张润岐、闫爱丽、褚薇薇、和新盈、王善伟、聂蕾、周伊、李晟、年申、王艳丽、梁奋莉。张润岐获2011年陕西省级教学名师,省师德先进个人。科研工作则是科学精神引领的内涵建设,我们以分子病理学重点课程建设为平台,2018年在研项目共8项,经费合计133万元,国家基金1项,省级2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达6篇)。教学方面有多项教学改革项目促进课程建设:王善伟新批课题《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病理学课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闫爱丽《临床卓越班进行教改PBL课题》的研讨,对已编撰的5个PBL教案进行了重点、反复的研讨及实施;周伊《病理学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已完成11个微课程制作,内容涵盖各大章节。我们梳理了课程思政点,在每个章节都有引导作用,如肿瘤章节,引入最美癌症女孩李娜的骨肉瘤,本身自带正能量。以那自强不息,缺失了一条腿,依然绽放青春最美炫丽的花,但是最终骨肉瘤带走了她年轻的生命,引起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以此为素材制作的微课荣获基础部课程思政微课比赛一等奖。病理学在各个方面融入思政内容,有案例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微课、实验课。
通过以上各教学环节的引入,将教学元素重新整合,即在原省级病理学精品课程内容中,逐步完善并细化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内容、PPT等环节中的思政内容,形成一套较为规范和统一的思政内容供病理学教师应用,推进病理学课堂中的PBL教学模式,将微课教学全面应用于病理学实验课。最终达到这一目标——价值模块整合,即知识模块重组、广度延伸、深度解读、德育内涵发掘。由一个“知识-思政”点,发展到多个“知识-思政”点,再由多个“知识-思政”点,形成一条“思政线”,最后由多条“思政线”,形成一个“思政面”,与病理学专业理论知识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