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9日
贤母“封”儿廉俭
  陶侃,晋朝人。早年丧父,母亲守寡,家徒四壁,靠纺织为生。陶侃自幼好学,再加上母亲善教,长大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陶侃20多岁时,受命为当阳县吏,监渔业。他想:母亲辛苦一生,如今自己做监渔官,送一些鱼给母亲,也算尽点孝心。于是,他托人带了一罐鲊鱼给母亲。谁知,母亲拒而不收,封了“鲊”,并写信说:你当了县吏,拿公家东西给我,以为是好心,相反,它不仅不能有益于我,反倒给我增加了忧愁。陶母“忧”什么呢?她说:“吞占公家的东西,就是贪。贪婪之心是没有止境的,后果就难以设想。”她告诉陶侃:“人有不为之,而后才可以有为。为人不干坏事,才会做好事”。
  陶侃做官不久,把母亲接到府上,母子常在一起议事。这年3月,陶侃乘船漫游,回来后对母亲说:“我乘船时,在水平如镜的江面上,一点都不怕;但到了波涛汹涌的地方,船左右摇晃,心里却有些胆怯。”陶母说:“水可以载船,也可以覆船。民众好比水,人君好比船”。
  她拿船、水作比,陈述官与民的关系,教育陶侃要关心民众,爱护民众。
  有一年清明节,陶侃宴请宾客,母子同桌吃饭。桌上掉了一些饭粒,母亲用手拣起来吃了。陶侃见母亲当着众人之面,显得这么寒酸,使他很难堪。等客人散后,陶侃对母亲说:“望母亲以后给儿子留些面子。”陶母说:“你是要面子,还是要事业?现在可能丢了你的面子,将来就可能使你不丢面子。”又说:“你知道耕种的艰难,你就常常有饭吃。”陶侃听了母亲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连忙跪在母亲面前,说:“孩儿知错”。
  陶母遇事善导,陶冶了陶侃的廉俭品德。他在荆州任刺史时,不仅清廉,而且节俭,连造船留下的木屑也命令船官收集起来,等到雪后放晴,这些木屑就撒在雪水打湿的台阶上,便于人们行走。官府里用竹,他也把丢下的竹头积攒起来,这些下脚料又都作了造船的竹钉。陶侃到了晚年,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军事,并兼任荆、江二州刺史。告老辞官那天,他把所有军资、器仗、牛马、舟车都一五一十交代清楚后,方才离任。
  后人称赞陶侃清廉,更称赞“陶母封鲊”的美德。
  (来源:网络)

版权所有:西安医学院报 地址: 西安市未央区辛王路1号 邮编: 710021
热线:029-86177003 电子邮箱:xbbjbu@126.com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